新能源汽车该如何走出个未来?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经历了非常飞速的发展,根据中汽协的数据,自201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产销量比例首次突破1%以来,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又同比增长36.80%,达到51.7万辆,已经占到汽车总产量的1.84%,即便保持现有增速,至2020年“十三五”结束,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将接近5%。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矛盾也将日趋激烈。此后若要维持该行业的持续增长,再单纯寄期望于政府激励政策显然是不现实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新能源汽车未来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就必须不断降低其成本,提高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质量,使之不逊色于传统汽车。


就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来看,我们已经在本系列第四期的“新能源汽车真的便宜吗?”中以腾势电动汽车和其原型的奔驰B型汽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可以认为在补贴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价格已经可以与同级别传统汽车相比拟,而由于目前电价相比油价的廉价程度,新能源汽车长期使用时甚至有价格优势。因此尽管未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持续的退坡趋势,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成本的不断下降,相同车型下新能源汽车对比传统汽车的价格优势依然是可以长期存在的。那么如果同样的车型具有同样的用户体验,新能源汽车必将通过这一价格优势逐渐取代传统汽车。


但是即便是同样的车型,新能源汽车真的能够拥有和传统汽车相近甚至更好的用户体验吗?


对于这个问题,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答案无外乎百公里加速快、行驶噪音小和不受限行影响三个。对于汽车来说,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帮助人们出行,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能不能出行,再考虑出行得好不好。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这三个优势除了不受限行影响外,另两个不过是能够出行后出行体验改善的次要层面——如果面临同样一段旅程,传统汽车可以开,新能源汽车开不了,那纵使新能源汽车加速度再快,行驶再安静,恐怕也不会有人去选择新能源汽车。而对于不受限行影响的政策,如果更深入的看不难发现这一政策源自于对传统汽车的限行。而传统汽车的限行的原因可并不单纯是为了治理污染,更是为了疏解拥堵不堪的市内交通。那么问题也就来了——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真到了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传统汽车的时刻,这新能源汽车不受限行的政策还能够持续下去吗?因此,这样一个优势能否持续保持,恐怕也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由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较之传统汽车的用户体验优势大多都是锦上添花,但若是还没有这个锦,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终究会遭遇到瓶颈。从目前新能源汽车表现出的性能短板来看,这个瓶颈已经有所显现,特别是在汽车市场中份额最高的乘用车领域尤为显著。


这个瓶颈便是续航里程、续航设施数量和续航速度。续航里程上,国内销售的大多数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均在300公里以下,而传统汽车的设计里程一般都在400~600公里,那么较之传统汽车的辐射距离,新能源汽车自然大打折扣;续航设施数量上,充电桩(站)的分布远不及加油站的分布之广,这就使得新能源汽车在行驶时更加需要注意规划;可见续航里程和续航设施基建分布的差距就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了市区之内。而当新能源汽车的用途被限定在了室内通勤上时,其便与传统汽车在能不能“行”这一根本功能上出现了差距。


幸运的是新能源汽车里程问题和基建问题并非不可解决的问题,而且已经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清晰蓝图——续航里程上,Tesla已经可以达到与传统汽车相比拟的工况约500公里,剩下的只是静候追赶者复制并降低其价格成本罢了;续航设施基建上,国务院2015年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于是在2016年各省市分别公布了详细的建设方案,而且就在日前国家能源局透露2017年我国将力争新增充电桩数量达到80万个,其中专用桩70万个,公共桩10万个,很快相关的基建数量就会匹配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


在这样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走出市区已不再只是个梦想,更是已经在诸多车主身上成为了现实——如第一电动网组织的“电动先锋中国行”活动就给出了纯电动乘用车的长途旅行的例子。


但是在光鲜的背后,这些旅行的细节却暴露了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还很慢。因此一场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旅行必须要充分的事前规划。举个简单的例子,比亚迪e6如果使用慢充,那从几乎没电到充满至少要8个小时,而用现有的快速充电桩那也要至少1个小时以上,其他的新能源汽车也大抵如此,即便是有超级充电站的特斯拉,40分钟也只能充80%的电。试想一下,当一个文艺青年开着他的Model S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半道上发现自己不得不杵在充电站40分钟无所事事时,他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因此要让新能源汽车真正挑战传统汽车,就必须解决它走出市区的问题,使之能够在用户可以接受的时间内完成它第二个500公里的续航。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目前充电时间基础上进一步缩减其耗时,而这样的技术便被称之为“快充”技术。但是技术的进步有时候是缓慢的,甚至是有瓶颈的,“快充”技术还没有显露出能够实现与加油相比拟的速度,所以更换电池的“换电”模式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


可以预想,当新能源汽车在市内通勤市场中逐渐饱和时,其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依赖于“快充”技术或者是“换电”模式。那么只要新能源汽车有未来,那么“快充”和“换电”就必将成为未来炙手可热的投资机会。


那么回到2017,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过1.8%,还远未达到那样一个不走出市区去不行的阶段,所以行业还将按照现有的步调走下去。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增长的背后,我们更要关注其中受活动范围限制较少的混动汽车、纯电动客车和专用车,它们才是短期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军。




查看相关精彩话题:

1、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2、笑傲江湖,唯有动力电池

3、动力电池技术为何花落锂电?

4、新能源汽车真的便宜吗?

5、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6、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从三星事件谈起

7、动力电池的安全之盾——BMS(电池管理系统)

8、专业才能为王——BMS现状与竞争关键

9、主动还是被动——从科列技术谈起

10、专利是保护还是桎梏——磷酸铁锂的前世

11、名不副实的“石墨烯电池”

12、硅碳材料——一个被“石墨烯”掩盖的“潜力股”

13、浅析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

14、电解液的核心——六氟磷酸锂

15、锂离子电池中的隔膜材料

16、姓干还是姓湿——隔膜材料生产工艺的未来选择

17、全固态锂电池——锂电池隔膜行业的致命杀手

18、新的启航,守望新能源汽车2017 

19、新能源汽车该如何走出个未来?

20、动力电池快充技术是什么?


特别篇:

1、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2、解读“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方旭资本是A类券商红塔证券的直投平台之一,立志于成为具备投行服务能力和价值发现能力的综合性资管平台。

原创:徐余颛,中科院凝聚态物理博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