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漫谈(五):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在上一期的正篇中我们介绍了纯电动汽车的经济性问题,在文中我们提出只要在十年三十万公里的寿命期内不更换动力电池系统,那么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可以与同级别传统汽车相当。于是,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作为产业推动政策,就成了早期产品消费者实打实的经济优惠。对于有市场化竞争能力的产品,国家自然不可能无止尽的补贴下去,相关补贴额度自然会逐渐降低。
我们认为要解答上面这个问题,关键点就在于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进行对比,看前者的优势在哪,劣势在哪,如何扬长避短就成为了整个问题的核心。从本期开始,方旭资本将就这个问题展开分析,谈谈在我们眼中新能源汽车的路在何方。
在对比之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本系列第一期的内容——“新能源汽车是什么”。广义的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种,但最终进入国家补贴名录的只有插电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两类。对于插电混动汽车,其既可以烧油又可以用电,所以可以兼具二者的优点——平时市内通勤用电开,便宜且安静,需要远行时,烧油方便。但问题是鱼与熊掌终究是不可兼得的,为了兼具电驱动和内燃驱动优势,该类车需要两套动力系统,而车内空间有限,必然会减少车内空间(如后备箱)或者油箱和动力电池组的空间,从而带来乘车体验上的下降。除此之外,多一套动力系统意味着多一大笔成本,这即便是未来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也无法扭转的。插电混动汽车的性能总是摇摆于传统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之间,而未来的最终成本又位列二者之上,因此可以说插电混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小灵通”,它只是纯电动汽车发展未成熟前的一个过渡,终究是要为市场所淘汰的,而淘汰的时间取决于纯电动汽车自身关键问题解决的速度。
对于纯电动汽车,其相对于传统汽车的优势有启动快、行车安静、环保等等,所谓扬长即在于此。对此特斯拉等新能源厂商在这个层面已经做得很好,所以如何“扬长”就不加赘述了。
纯电动汽车短板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续航里程问题。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纯电动乘用车的实际里程在300公里以下,远达不到500公里的传统汽车设计要求。这样的里程数差距势必会严重影响未来纯电动汽车的购买需求。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公共充电桩数目还非常有限,充电技术配套程度上也有所欠缺,因此充电远不如传统汽车加油来得方便。当然这里的方便一是指的网点覆盖不足,不能想充就充;二是指充电速度完全无法达到加油的速度,不能一充就走。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可以很清楚明了的得出一个结论——现阶段纯电动汽车不适合长途出行,且存在“里程焦虑”。
尽管对于有固定路线的客车和专用车,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通具体的方案设计得到解决,但对于市场规模最大的乘用车市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数纯电动汽车只适合解决市内通勤代步的需求,那么其市场空间就很有限了。为了保持高增长,纯电动汽车行业不得不尽快寻求方案解决长途出行不便捷的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外,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为人诟病的问题。其中安全性主要指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问题,今年年初的几起电动公交车自燃事故更是一度让有关部门暂停了三元材料在新能源客车中的应用。正如上一期特别篇中提过的,与传统汽车比起来,质量合格的新能源汽车并非不安全。但在国内,由于早期监管力度不够,政策不合理,导致了一大批质量低劣的“骗补”产品进入市场,从而使得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看起来异常危险。因此就国内市场而言,比起技术上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更依赖于行业标准和质量规范的完善。
至于新能源汽车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指的是低温下汽车输出功率不足和续航里程的严重缩水。如果寒冷的冬天里难以使用,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将再度缩小。事实上这一问题来源于这些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当前锂离子电池主要材料的固有缺陷,低温下锂离子的迁移速度很慢,从而导致了输出功率降低;而过低的输出功率还会带来更高比例的功率损耗,从而使得续航里程严重缩水。当然那些还在使用镍氢电池的电动汽车就没有这些问题,但正如第三期说到的,镍氢电池其他的缺陷更多,其无法取代锂离子电池成为主流。就锂离子电池的的材料改进看,目前能够改善这一问题的材料均会带来电池能量密度的降低,而使用工作环境保持系统也会增加功率损耗,所以最后又回到了之前里程焦虑的问题上。
综合来看,除了经济因素外,新能源汽车保持持续发展需要保障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保障新能源汽车使用安全,二是保障新能源汽车使用方便。要做到这两个“保障”,需要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里程焦虑”;
2、充电时间过长和充电设施过少的问题
3、汽车安全问题。
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展开的。但若只是知道了路在何方,而不清楚路具体该怎么走,那么很可能反而误入歧途。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产业的未来发展观点亦是如此,未来方旭资本将分别围绕这三个关键问题谈谈我们的一家之言。
(来自方旭资本 原创:中国科学院 徐余颛)
查看相关精彩话题:
特别篇:
1、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方旭资本是A类券商红塔证券的直投平台之一,立志于成为具备投行服务能力和价值发现能力的综合性资管平台。
原创:徐余颛,中科院凝聚态物理博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