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杀死辱母者,来自东汉京城的最高指示如是说

1


东汉的第四任皇帝刘肇,最近遇上了一件惊奇的事。


句章县石台乡发生了一起杀人案。


杀死辱母者,叫董黯。



董黯家里的条件很不好。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黄氏,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


有人说,董黯的人生,估计就和他的名字一样黯淡。


然而,这个世界上,名字不能说明什么。叫欢的人未必欢,叫黯的人也未必黯。


虽然只能砍柴为生,考不上名牌大学,董黯却正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董黯是个大孝子。孝到感天动地。


董黯家所在的石台乡,有一个问题。


流经乡里的小河,水的含碱量太高,既咸又苦涩。


平时大家也就凑活着喝呗,就像空气一样,有钱没钱,都同命运共呼吸。


但偏偏董母生病了,就想喝一口家乡的纯净水。


而董母的家乡在大隐溪的上游,叫永昌潭。离此10里,都是崎岖的山路。


董黯不生产水,但为了母亲,他决定做大自然的搬运工。


每天,他来回二十里,去大隐溪永昌潭挑水给母亲喝。


而且,挑水的时候,他的扁担从不换肩!


为什么?谁都知道,换肩更省力、更舒服啊。


董黯说,不能换。我走路的时候,草鞋带起的灰尘会飘进扁担后面那桶水里,这桶不干净的水,我喝。


扁担前面那桶真正纯净的水,给母亲喝。


董黯就是这样的一名孝子。


说也奇怪,喝了董黯挑的水,母亲的病,慢慢痊愈了。而且,身体越来越棒,吃嘛嘛香。


然而,有一天,孝子董黯的母亲,却被人辱骂气死了。


3


侮辱董母的,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叫王寄。


隔壁老王家很有钱,王寄算是村里的富二代。


但王寄的母亲,却感觉并不幸福。因为王寄并不能算是个孝顺的儿子。


王母和董母经常聊天,两位老太太能聊什么?除了街长里短八卦,就是比儿子。


董黯,就是王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有一次,王母问董母,为什么我家比你家有钱,你的身体看着却比我硬朗结实呢?


董母骄傲的说,因为我们家董黯孝顺啊。更重要的是,我心情舒畅,笑一笑十年少啊!


于是,和很多父母一样,王母每次回家,看到王寄就来气,张口闭口就是你看看人家阿姨那气色,你看看人家董黯。


王寄此时的心情其实完全可以理解,谁小时候没被父母这么说过呢?谁不是把别人家的孩子恨的牙痒痒呢?


但是王寄的心理跟我们不同,他比较变态——成天被妈妈和隔壁家的董黯比,他居然不嫉妒董黯,却恨上了董母。


或者,他根本就是个欺软怕硬的人,知道娇生惯养的自己,不是董黯的对手。


所以,他选择了最下三滥的手段。


有一天,趁着董黯出门,王寄冲到了董家,对着董母又打又骂。


从后来的事情看,也许骂的比打的更厉害。


等董黯回家,董母已经不行了。不久之后,一气之下就去世了。


气死而不是打死,这也许是六扇门并没有出动的原因。


但在董黯看来,气死还是打死、官府管还是不管,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辱母之仇,不共戴天!


这个仇,我一定要亲手报。


明知杀人犯法,我这把刀也一定要捅出去。


4


然而董黯并没有马上动手。


杀了王寄,我给他抵命,但我死了,谁给母亲守坟?


接下来三年的每个晚上,他都睡在母亲的坟墓边。而他的枕头,就是一把斧子。


这几年,除了他的哭声,大家没听到董黯说过话。只有坟头的乌鸦,每天伴着他哀鸣。


直到守丧期满,可以动手了吧?


董黯说,再考虑考虑。


王母还活着,杀了王寄,谁给王母行孝?这不等于杀了人家的妈妈吗?那我岂不是和王寄一样?


所以,现在还不能动手。


事后看来,这一次考虑实在太重要了。


几年后,王母也生病去世了。


王母落葬之日,就是王寄人头掉落之时。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这一天,董黯砍下了王寄的脑袋,到母亲的坟前祭奠,他写下《歼仇告母文》:


 

人子酬德,孝为至先。

鞠我育我,诚然信然。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今已杀寄,祭于墓前。

昔仇已报,更无后冤。


然后他叫人把自己绑起来,去官府自首。


5


官府是怎么判的呢?


没敢判。


讲真,很纠结。


因为这就是一个好人、孝子复仇的事件。“大其复仇,义其锡类,而杀人者死,国有常宪,持两不能决”。


为父母报仇,是天经地义的伦常。


但杀人偿命,是国家法律的条文。


当伦常和条款冲突的时候,官府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正确处理冲突,持两不能决。


但他们做到了一件事,不能决的情况下,不乱决。


官府决定一层层上报朝廷。


6


刘肇,是不折不扣的四爷。


9岁那年他登基,成为东汉第四个皇帝。他生于建初四年,是汉章帝的第四个儿子。永元四年,13岁的他一举摧毁窦氏戚族而获得亲政大权。


历史上,能够在位期间亲自从权臣手中夺权成功的小皇帝,一个是康熙,一个是刘肇。


但比起这样骄人的功绩,刘肇的这一次判断,才是他人生的顶点。


当在一堆奏章中看到一层层递报上来的董黯为母复仇一案时,他只有一种心情。


感动。


他看到了董黯的孝行,看到了董黯复仇的正义,也看到了董黯对王母的怜悯。


动刀的,未必都是为了杀人。


杀人的,未必都是坏人。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没有无故夺去他人生命和尊严的权力。一千多年后废除人殉的明英宗是这么做的,一千多年前的刘肇也是这么做的。


他下诏,董黯无罪。


不仅无罪,还要“旌异行,召拜郎官。”


不仅让全天下都知道你的故事,都要以你为表率,使孝子“海内闻名,昭然千秋”。


而且还要让你做官。


7


刘肇谥号为孝和皇帝,所以大家都叫他汉和帝。


谥法曰:“不刚不柔曰和”。


至少,在刚性的判决和柔性的道德之间,汉和帝找到了一次平衡点。


刘肇最后只活了27岁,但他开创了东汉历史上最辉煌、最强盛的时代,史称“永元之隆”。


巧的是,董黯的六世祖,正是让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


汉武帝,是西汉的第四个皇帝,在“文景之治”后,把西汉带向了最高峰。


而汉和帝,是东汉第四个皇帝,在“明章之治”后,把东汉带向了最顶端。


不过,汉武帝有东并朝鲜、北破匈奴,奠定领土的基本范围,开辟丝绸之路等等的丰功伟绩。


相比之下,汉和帝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文治武功。


但也有人说,实际上,汉和帝比汉武帝要牛那么一点。


8


董黯被无罪释放了。


他并没有答应汉和帝去当官,而是选择在母亲的家乡隐居,一辈子陪伴在母亲身边,直到寿终。


但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很多年后,为了纪念慈母孝子,人们把董黯担水的那条大隐溪改了个名字——


慈溪。


到了唐开元年间,县令房琯将“句章县”改名为“慈溪县”。


9


三国时东吴的虞翻曾写过《孝子董公赞》。


这篇文章,现如今只存下八句32个字。


 

尽心色养,丧致其哀。

单身林野,鸟兽归怀。

愤亲之辱,白日报仇。

海内闻名,昭然光著。


“愤亲之辱,白日报仇。”什么意思呢?


所谓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杀人放火干坏事的总要掩人耳目。


而董黯的辱母之仇,却是在青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之中报的。


因为在他看来,这就是光明又正当的行为。

作者:马格北